猜你喜欢
更多>北京城区中心医院向外迁移自提出以来,已进入第9年,该项工作被列为2023年北京市“疏整促”45项具体任务中的重要内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梳理发现,9年来,北京三甲加速辐射邻近地区,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陆续向外疏解,或在北京远郊建设分院,或向邻近医疗资源薄弱地区输出优质医疗资源。
5月29日,北京朝阳医院常营院区开诊
(资料图)
看病就医方便很多
74岁的李仓在几年前就开始出现右膝关节疼痛的症状,他一直以口服止痛药物、外用膏药等保守方法进行治疗,然而随着膝关节疼痛加重,上下楼梯非常困难,甚至步行两三百米就需要停下休息一阵。“我自己腿脚不方便,家附近又没有大医院,且考虑到要去市中心的医院一来一回得50多公里,病一直拖着。”
2018年12月22日,在距离李仓家不到1公里的地方,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李仓第一时间前去就诊,2019年元旦后,他住进了骨科病房。在术前检查中,医生发现他由于膝骨关节病严重,行走不方便,患肢发生了肌间静脉血栓,所以特意邀请内科和血管外科专家会诊后,进行了抗血栓治疗。
2019年1月15日,李仓在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接受了右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一周便可自如行走。李仓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如今,看病就医方便了很多,平时复查及体检他都会选择去家附近的友谊医院。
“医院开到了家门口,不再需要 ‘千里迢迢’进城检查,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 家住通州区的多位患者均向记者反馈。
相对于十年前,就医体验已经显著提升。家住北京市丰台区的李栋(化名)对十年前到市中心某三甲医院就诊时得情况仍然记忆犹新,“沿路都是医院停车场,停满了车,进得了门诊大厅也不一定能挂上号,患儿家长要带孩子到门诊看一次病,心累胜过身体的劳累。如今,多家三甲医院都在北京郊区建立了分院区,看病更方便了。”
“医疗服务属于非首都功能范畴,疏解既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和落实分级诊疗制度的要求,也能形成新的增长空间,辐射周边地区,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邢伟长期关注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进程,他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疏解之后最直观的变化是,原先负担沉重的老牌三甲医院有了大展拳脚的空间,患者看病难问题亦因此大幅缓解,就医格局重构初见成效。
2018年12月,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后得第一台急诊抢救手术。医院供图
医疗功能疏解,不得不破的局
据北京市发改委数据,在医疗功能疏解之前,北京市88家三级医院中(其中市属三级医院22家),年诊疗人次超过2亿人次。北京儿童医院、天坛医院等知名医院,来自全国的患者比例超过70%,周边省份就医患者占56%。国家卫生计生委研究统计和抽样测算也显示,2013年北京市内三级医院外来就诊患者达3036万人次,外来就医流动人口日均70万左右。
“北京医疗资源高度集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就诊,造成北京尤其是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三甲医院也基本是“满场”状态,由此伴生的挂号难、床位紧张、发展空间局促等问题,长年困扰着患者和医院。”邢伟向记者回忆,北京医疗资源到了不得不重新布局的时刻。
破局的契机发生在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计划陆续启动,北京开始着手医疗资源再布局。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将严禁在核心区新设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增加床位数量;引导鼓励在外围地区建设新院区,压缩核心区内门诊量与床位数。
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即是落实北京市新总规、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成功实践案例之一。“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自2018年12月开诊以来,实现了优势医疗功能疏解,减轻了核心区医疗压力,提升了副中心医疗服务能力,提高了副中心城市医疗承载力,有效发挥了疏解作用。”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尤红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
尤红介绍,为了方便患者就诊,缓解核心区医疗压力,北京友谊医院把外埠病人最多的学科整体迁移到通州院区。2019年9月,肝移植中心整体搬迁至通州。2020年6月,泌尿外科肾脏移植病区也整体搬迁至通州,达到同质化管理。
“通州院区泌尿外科自开诊时起就响应京津冀一体化建设,与京津冀地区,尤其是副中心相近区域和北三县(河北省的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以及香河县)的泌尿外科专家,举办学术会议,提高本地区医生的业务水平,并利用业余时间下沉基层进行每周的定期门诊、手术带教和疑难手术指导。”尤红告诉记者。
在此过程中,患者就医习惯的变化也同步发生。根据友谊医院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放床位787张,门急诊总量334万人次,出院6.4万人次,完成手术2.7万人次,其中外埠户籍患者比例为42%,主要来自北三县及通州周边地区常驻人口,有效避免了求医者及家属因为就医奔波于北京城区的核心区医院。
2018年12月22日,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开诊首日收到的一封患者感谢信。医院供图
不局限于北京行政区域,医疗疏解还进一步延伸到了天津、河北等地。2018年9月,京冀两地卫健委和雄安新区管委会共同签署了《关于支持雄安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规划和启动了对津冀地区开展对口支援、技术协作、组织联盟以及委托管理等合作形式。
“北京医疗功能疏解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去远郊区建设分院,二是与医疗资源薄弱的周边地区医疗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邢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此前,北京中心城区大多数三甲医院院区小、发展空间受限、患者挂号难看病难问题凸显,疏解后,把过于集聚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既从空间上均衡了布局,同时又惠及当地更多的人民群众。
三甲医院疏解面临新课题
截至目前,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不完全统计,通过整体搬迁、建设分院的方式,22所北京市属三甲医院中,已有6家完成了布局的调整;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妇产医院等22家积极与邻近地区加强医疗合作。
以往医疗资源“扎堆”核心区的局面不再,但北京的三甲医院仍面临新的挑战。
“原先的理想规划是——通过资源的外迁把人流量引过去,但部分新院区周边可能一个居民区都没有。新院区建设涉及到现代化的运营和新技术的引入,建设的成本一般都很高,如何在投入成本和收益间寻找平衡,找好自己的定位,是三甲医院在疏解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新课题。”一位不愿具名的长期关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专家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中华医学会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会员徐毓才也在采访中向记者表达了他的担忧,“这几年不少老牌的三甲医院搬家后空间确实大了,但运营情况并不如预期,此外,医疗资源输出后,是否确实带动了承接地基层医疗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仍然待解。”
徐毓才建议,北京大型三甲医院在功能疏解时,一方面要明确自身的优势学科和治疗疑难杂症的功能定位,在优化新院硬件设施的同时避免摊大饼式地不计成本地投入;另外一方面,要考虑与承接地现有医疗资源进行协调互补,积极快速融入当地医疗服务体系构建,与当地医疗机构形成有机合作关系,共同做好优生优育/儿童和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减少当地大病重病的发生。
此外,在向周边医疗资源薄弱的周边地区疏解的过程中,承接地如何“接得住”,也是关系医疗疏解成效的关键一环。对此,河南省儿童医院院长周崇臣建议,在优势资源向外输出的过程中,要真正体现“三真”,承接地政府真支持,即在区域医疗中心政策、资金、项目、改革等方面给予最大程度的支持;输出医院真心干,即真主营担责、先行先试,真正输出品牌、技术、专家队伍等,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和同质化发展;三是依托医院真配合,有量、有让、有格局,给予输出专家工作、生活、待遇、职业发展等全方位支持,在高水平医院资源进入后竞合发展。
医疗资源的重新布局难以一蹴而就,但对于切身参与其中的建设者而言,北京医疗功能疏解如今已在加速前进。记者了解到,位于朝阳常营的朝阳医院东院区已经开诊,宣武医院雄安院区亦落成在即……少跑路,看好病,患者群体对于就医新格局的想象正在一步步实现。
(运营:荆雪涛)
标签: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