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健康 > > 正文

葛氏捏筋、岭南陈氏针法……医院里的非遗项目_新视野

2023-06-23 15:31:30 来源:健康时报

(健康时报记者 赵萌萌 赵苑旨 侯佳欣 陈琳辉)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拍拍打打治骨伤


【资料图】

传承人出诊地点: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

葛凤麟通过捏筋拍打疗法为患者进行治疗。 受访者供图

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源于清末,创始人葛献宝结合易筋经和少林拳术,钻研出一套捏筋、正骨治病疗法。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目录。

在北京世纪坛医院门诊三楼骨伤科,一块金色牌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格外醒目。作为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第四代传承人,葛凤麟于2011年成功将葛氏捏筋拍打疗法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患者治疗时,葛凤麟时而用手捏,时而用肘压,最后用一支“葛氏少林健身拍”在患者身体的一些部位拍拍打打。“治疗时所拍打的地方,被称之为‘脉位’。脉位是葛氏独创的理论,与传统穴位不尽相同,穴位是一个点,脉位有时是一点,有时是一条线,有时则是一片,以找到有明显酸麻胀痛感为准。”葛凤麟说。

曾有一位跳舞的小女孩,因车祸胳膊、腿部都出现严重骨折和错位。经过葛凤麟治疗,不仅站了起来,而且又重新回到舞台。

葛凤麟如今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葛氏捏筋拍打疗法”工作室内定期出诊。

张一帖内科疗法|治疗内科疑难杂症有奇效

传承人出诊地点:安徽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安徽芜湖)

张一帖内科疗法代表性传承人张舜华(左二)。受访者供图

张家世代为医,治疗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症往往一帖或一剂药而起沉疴,故称“张一帖”。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退休医生张舜华是新安中医“张一帖”第十四代传人。张一帖内科疗法以认证准确为基础和前提,用药猛、择药专、剂量重,形成治疗内科疾病的系列治法。

49岁的范青(化名)多年胃脘作痛,胃痛复发难耐,并伴有肠上皮非典型增生。听闻张一帖内科疗法后,她从四川赶到安徽求医。“从四川来我们安徽不容易,她还病着,我晚睡一小时她能方便很多。”张舜华今年已90岁,当晚等待患者到来为她救治。

张一帖内科疗法通过和、降、温、清、养、消六法辨治胃肠疾病;寒热辨治、气血并举、从络辨治痹证;治疗湿温伤寒证,注重健脾宣渗等。同时,摸索制订了一套择时服药的规则“强调服药时间,注重动静宜忌”“推崇数方并用,主张定时分服”。针对范青病情,张舜华六法辨治用药,肠上皮非典型增生再次复查已消失。

顾氏外科|跨越三个世纪的传承疗法

传承人出诊地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顾氏外科第四代传人陆金根教授(中)。 受访者供图

“顾氏外科”源于1862年,通过七代人努力形成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中医外科学术体系,因其独特疗效,被列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陆金根教授,是现代中医肛肠病学科的领军人物,顾氏外科第四代代表性传人之一。

47岁的章南(化名),十五年间,饱受毛囊闭锁三联征的困扰。多处皮肤肿痛、溃烂常常使他不敢走出家门。几经辗转,来到龙华医院。

为了治疗章南的病症,顾氏外科两大亚专科,肛肠科与疮疡科强强联手。陆金根教授介绍,肛肠科与疮疡科本就同宗同源、同根同法,在分期辨证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症状上疗效明显。通过药线引流、中药灌注、冲洗等多种中医外科特色外治方法,有效处理多处复杂病灶。其中的药线引流是顾氏外科最具特色的传统外治法之一。《太平圣惠方》记载,“将砒霜(半两研如)黄蜡(半分),以铫子先熔蜡作汁后入砒霜,搅如令,看疮口大小,捻为条子,每于发时用”。药线疗法年治疗量已经超过10000例。

西园喉科:内外兼治咽喉口腔病

传承人出诊地点:郑氏西园喉科门诊部(安徽黄山市屯溪区、歙县)

西园喉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郑铎(左二)。受访者供图

“西园喉科”源于1711年,因其郑氏祖宅名“西园”,俗称“西园喉科”。2014年“西园喉科医术”被评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十三代人的努力,西园喉科家传治疗咽、喉、口腔疾病效果显著。

西园喉科现已传至第十三代,郑铎是十一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郑铎率子女在传承先祖治疗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研发了西园喉药(散剂)、西园喉宝露和西园复方回声灵等专科药物,其中西园复方回声灵是治疗音哑的特效药。

郑铎长子次子分别在歙县古城、黄山市屯溪区成立了西园喉科门诊部,其女在广州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工作,求医者遍及全国各地。

46岁的袁一(化名)患慢性鼻炎,多年在当地治疗仍反复发作。为求根除治疗,到郑氏西园喉科门诊部就诊。郑铎依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等情况,通过中药方剂及西园鼻炎粉(白芷、薄荷、鱼脑石等中药研磨细粉混合)塞鼻配合治疗,内外兼治一周,症状得到大大改善。

“原来鼻黏膜肿胀、中鼻甲肥大、分泌物多,咽部也有白色分泌物。现在症状明显缓解了。”袁一表示,困扰了多年的慢性鼻炎,终于在郑铎这里治好了。

上海石氏伤科疗法:中医正骨治疗损伤有绝招

传承人出诊地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上海石氏伤科疗法代表人物石瑛(左三) 受访者供图

石氏伤科疗法历经150年传承发展,已成为我国著名的骨伤学术流派。该技艺通过手法、药物、针刺等技艺,将“十三科一理贯之”拓展于中医伤科,2014年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本来是要做手术的,没想到1个月的治疗,居然治好了。”王石安(化名)感叹道。

王石安在63岁那年,一活动头颈部就会出现眩晕,被确诊为椎动脉颈椎病。经过一个多月的药物治疗,症状并未见缓解,之后来到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石瑛门诊。

身为“石氏伤科疗法”第五代传人的石瑛,在为王石安运用仰卧位拔伸整复技术配合药物治疗1个月后,王石安的头晕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石瑛介绍,“石氏伤科疗法”秉持治伤先识人,创立了外伤内治、气血相兼、内外兼顾的疗伤理念。在全国名中医、第四代传人石印玉教授的带领下,石氏伤科疗法探索创制了密骨胶囊、养血软坚胶囊等药物。同时,石印玉教授整理研究形成规范的特色诊疗技术:包括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以及石氏伤科导引八法等治疗技术,在骨关节病、骨质疏松症、肌少症等疾病都有良好的疗效。

岭南陈氏针法:“飞针”绝技解疑难病

传承人出诊地点:广东省中医院(广州)

岭南陈氏针法代表人物陈秀华(中)。受访者供图

“岭南陈氏针法”是广州中医世家陈氏家族独创的特色针法,具有进针快、痛感小、得气快、补泻灵等特点,擅治多囊卵巢综合征、特应性皮炎等病症,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广东省中医院传统疗法科主任陈秀华是“岭南陈氏针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彤彤(化名)8岁那年,一日晨起发现右眼视物不清且视野昏黑,去医院检查被查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经过一段时间症状并未见改善后,慕名来到陈秀华门诊处。在确诊彤彤为暴盲症后,陈秀华在针灸基础上,配合刺血、拔罐、刮痧和中药辨证施治及药物疗法,3次治疗后右眼视力逐渐恢复。在治疗20多次后,右眼视力恢复到了5.2。

“岭南陈氏针法以‘阴阳互济、通调和畅’为学术思想,遵循‘远近取穴通经络、俞募配穴调脏腑、上下配伍和阴阳、左右思变畅六经’的取穴原则,发展传承至今已形成失眠、多囊卵巢综合征等5个病种技术操作规范与临床推广方案。”陈秀华说。

陈秀华介绍,岭南陈氏针法发展传承至今,在治疗特应性皮炎、带状疱疹、不孕不育、帕金森氏病等疑难杂症疗效显著。

(运营:孙宝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