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健康时报记者 王艾冰 孔天骄 谭琪欣)70岁的李丽(化名)患抑郁症8年了,2023年年初,又患上重度肺栓塞,辗转半年,被多家医院拒收后,7月中旬,终于住进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躯体共患病房。
7月26日,健康时报记者在病房中,见到了李丽和她的女儿晨曦(化名)。“明天,我就出院了。”李丽反复地说,此时的她和正常的老人一样,行动虽然缓慢,但满脸笑容。
当天,也是晨曦近半年来最开心的一天。“这半年来,我带着母亲辗转了很多医院,因为母亲精神和躯体都有问题,没有医院接收,直到来了这里的精神躯体共患病房。”晨曦说到,现在母亲情绪稳定了,肺栓塞也控制住了。
(相关资料图)
2017年12月18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躯体病房开诊,从最初的15张床位,到如今的42张床位,近7年时间,这一特殊的病房已经收治了40多名精神躯体共患患者。
在河北医科大学精神躯体疾病共患病房,一位精神疾病患者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躯体症状。谭琪欣摄
精神躯体共患患者就医难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东南侧精神卫生楼的3楼,是医院的精神躯体共患病房。进入病房前,有一个紧闭的大门,每次开门都会听到一阵鸣笛声,这个声音是为了时刻提醒值班的医生和护士,有人在进出,他们要时刻警惕,有没有患者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私自外出。
这里和普通的精神科病房有些不同,很多病床旁都放有生命监护仪等普通病房才能看见的仪器,一名护士正在给患者插胃管……这里的患者同时患有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精神躯体共患科主任朱颀峰的眼里,他们是一群“被很多医院拒收的患者”。
“精神躯体共患患者包含两类,一类是原来患有精神疾病。后来逐渐出现了各种躯体疾病,如出现高血压、肾衰竭等疾病;另一类是急性或慢性、长期的躯体疾病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问题。”朱颀峰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这些患者去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都有可能面临拒诊,精神专科医院没有能力救治重症躯体疾病,综合医院又不愿意收治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朱颀峰看到这些患者的无奈。
2010年左右,朱颀峰在精神科门诊接诊了一位已经怀孕8个月,同时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这位患者到诊室后莫名的暴躁、大喊大叫,在家人和朱颀峰交代病情的空隙,她瞬间挺着大肚子爬到了窗台上,企图跳下去。
“她们来到我这里时,已经辗转了很多家医院,综合医院的产房因为她情绪太暴躁,不敢收治入院,精神专科医院也无法保证她能顺利分娩。”朱颀峰回忆,来到他们医院,是她家人最后的希望,患者的父母当时跪下来求他收下他们的女儿。
即使当时没有精神躯体共患病房,考虑到女孩的情况确实有点严重,朱颀峰还是当即决定收下这位患者,“如果我不收她,她可能真的无处可去。”朱颀峰表示,这位患者住院期间,每天产科、营养科的医生都需要过来会诊,医院也小心地选择药物、选取食物、控制她的情绪。
40多天后,她成功分娩出院。出院前几天,她才认出了帮助他渡过人生最难阶段的这些医护人员,离开医院的时候,她不知道说什么,却一直盯着他们看。她的眼神,朱颀峰至今都记得。
精神躯体共患患者有了收治的地方
“其实,我们在临床中,遇到了很多这样的患者。”朱颀峰表示,在他的脑海里,成立一个精神躯体共患病房,解决这些无处可去的患者的就医难问题,一直是他的心愿。
经过近半年的筹备,2017年12月18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躯体病房开诊,3名精神科医生和一名高年资的急诊科医生,加上来自急诊、神内等多个科室的护士,这样一个“家”就建成了。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躯体共患专科副主任苏冠丽感触最深的一点是“精神躯体共患患者终于有地方可收了”。
“曾经我在急诊遇到一位患者,因长期患有精神分裂症产生幻觉,点火烧着了自己,导致大面积烧伤,送到医院急诊处理后进入烧伤科继续进一步救治,但烧伤科只能治愈外伤的疾病,对疾病的根源——精神分裂症却无计可施。”苏冠丽回忆,对于这类患者的治疗非常无奈。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躯体共患病房护士长李洁表示,“这里和以前在急诊时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很少能看到护士停下来的身影,他们通常是不停地奔波于各个病房,因为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太多了,要时刻盯守。”
2018年,一对父母带着一位23岁的男性慕名而来。“他外表看起来只有十几岁,患有很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刚到诊室的他表现出极度的躁狂、不配合,甚至有一些攻击行为,与此同时,在他异常瘦小的身体上,一眼就能看到肚子上有一个无法闭合的伤口。”
朱颀峰讲到,经过了解知道,他由于患有精神疾病5年多,过度服用药物,发生肠梗阻,已经切掉了一段肠道,但伤口迟迟无法愈合。
朱颀峰决定将其收治入院,“收治入院后,我们启动了MDT(多学科会诊)制度,请胃肠外科、感染科、营养科等科室的医生多次会诊,这一会诊前后启动了6次,3次面对面会诊和3次线上会诊。”
朱颀峰介绍,26天后,男子顺利地出院了,肠梗阻的伤口长得很好,精神疾病也得到了很好地恢复。
这位男子所采用的MDT制度是精神躯体共患病房建科之初就确立的制度。
“我们当时有一个各科专家会诊群,医院各个科室都抽调了骨干医生来配合我们的工作,有时候一些疑难复杂病例,我们就会启动线下会诊。”朱颀峰介绍,除此之外,科室为了应对患者复杂的病情,还建立了交叉查房、交叉学习的制度。
在河北医科大学精神躯体疾病共患病房,一位精神疾病患者同时患有肠胃疾病,护士正在给她下胃管。谭琪欣摄
让更多的规培生去精神科轮转
健康时报记者咨询了多位同时饱受躯体和精神疾病折磨的患者家属,他们均向记者表示,辗转求医之路颇为曲折,当地医院往往难以收治。
健康时报记者随机摸排了北京、河北、浙江、山东、湖南等地的精神卫生中心及综合医院发现,大部分省份的精神卫生中心并未设置专门的精神躯体共患病房,可视情况收治处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较稳定的精神疾病患者,但正处于慢性病复发期或躯体危急重症兼精神疾病的患者,则无法收治;部分精神科实力较强的综合医院虽然设置有心身医学科,但亦无法收治严重的躯体精神疾病共患患者。
苏冠丽介绍,目前可搜索到的有关精神躯体共患方面的临床研究非常有限,相关的流调数据、诊疗手段标准相当缺乏,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精神躯体共患患者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庞大,而当前全国精神躯体共患专科寥寥,这部分患者究竟应该如何安置治疗,值得引起重视。
2022年杨纯玉发表的《躯体共病与精神障碍患者精神科再入院的关系研究》显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精神障碍患者患躯体疾病的风险较一般人群高,2003年至2004年新西兰一项精神健康调查发现,精神障碍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均高于普通人群,精神疾病与躯体疾病共病已成为常态。在过去二十年里,许多国家的精神障碍患者的躯体疾病患病率急剧上升。”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身医学中心主任周波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精神躯体共患病房建设的困难,主要有3方面原因,首先是精神科医生太少;其次,多学科共同处理共病患者的新模式,涉及到职业执照的问题,如需在共患病房长期工作,就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到一位医生身上,这需要专业的培训;最后,就是对于精神躯体共患疾病的认知缺乏。
周波建议,“首先要培养精神科相关的人才,从源头抓起,对部分精神科医学生进行全科或其他科室的教育;另外,需要完善医生规培制度,让更多的规培生能够去精神科轮转,提升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加强学科融合;此外,也要加强对于精神科、精神躯体共患科的财力投入;最后,要扩大相关医生的职业范围,让精神躯体共患医生获取相关资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临床。”
“精神躯体共患这一学科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多的人能参与其中。”朱颀峰建议,未来一定要做人才培养,投入更多人力加入到科室建设;要加大财力支持,给予这些人才合理的待遇保障;此外,医院要做学科的整合,让精神科医生和其他科室医生更好的融合起来;最后,要加强这一学科的知晓度,让患者求医有门。
“希望未来,精神躯体共患患者不再经历这样的波折,让他们在需要治疗时,能得偿所愿,得到最适合他们的诊疗。”朱颀峰期许。
标签:
最新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