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更多>“‘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同学们,今天我们讲的是《木兰辞》,这是关于一个名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9月7日,75岁的乡村老教师张开文如愿回到校园,在江苏省徐州市棠张镇中心小学完成了他的“最后一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6年,年近古稀的张开文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如今已是患病的第七个年头。这些年来,他忘了很多事,但惟独忘不了他的学生与讲台。为了让他安心治病,张开文昔日的学生刘峰联系了当地一所小学,希望帮他完成夙愿。9月10日,刘峰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详述了这个感人的故事。
9月7日,张开文如愿回到校园,完成了他的“最后一课”。受访者供图
一生为师,始终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学生的命运
1973年,25岁的张开文来到徐州市一间学校,成为一名语文老师。35年的乡村教学生涯中,张开文始终坚信,知识可以帮助孩子们改变命运。除了上课,他还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义务补课,坚持了一年又一年。
“认识张老师是在1985年,那时我已经读四年级了,一直是班里的‘吊车尾’。”刘峰回忆,张老师当上我们班语文老师后,对班里的每个同学都很上心。我语文成绩差,他就在每天放学后给我补课,就那么掰开了揉碎了地讲,每次见我都会问上一句“课文背了吗?”
在张开文的督促下,刘峰很快就跟了上来,不仅成了张开文的课代表,中考时语文更是取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在刘峰眼里,张开文不仅是语文老师,更是像父亲一样的存在,让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不仅是刘峰,执教的这些年来,张开文义务辅导过的孩子不计其数。小学毕业后,刘峰也断了与张开文的联系,直到2018年,这对师生才又一次相逢。然而此时,张开文却已经患上阿尔茨海默症。
“《木兰辞》背会了吗?”“作业本怎么到现在还没交?”重逢后第一次上门,张开文一见着刘峰就是这两句话,仿佛一切都回到了几十年前。从那以后,刘峰每每去探望刘峰,总少不了被抽查课文和检查作业。
最后一课,他又一次讲起了最熟悉的《木兰辞》
因为阿尔茨海默症,张开文的记忆力日渐衰退,有时记不得回家的路,有时记不清吃没吃饭,但他始终都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语文老师,甚至会在半夜爬起来准备教案。
“8月15日那天,我突然接到电话,说张老师丢了,不知道跑去了哪里……”刘峰说,“得知这一消息,我也发动身边人一起帮忙去找,最后,我在棠张镇实验小学门口,找到了他。那天的张老师穿着一身黑西装,推着个自行车,嘴里还一直念叨着,‘孩子们等着我上课,他不让我进!’”
看着这一幕,刘峰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走失”事件后,家人带着张开文做了全面检查,医生反映病情有加重迹象,未来可能会出现失语的情况。得知老师病情,刘峰心里开始酝酿了一个计划:张老师放不下学生,放不下讲台,就让他再去上“最后一课”吧。
刘峰联系了附近一间小学,希望可以借学校的一间教室,校长得知此事非常支持,并协调了10余名学生听课。万事俱备后,刘峰写了一张字条递交给张开文:“尊敬的张老师:我们将于近日去往新的学校,开启新的学习生涯,9月7日9:00,请您为我们上最后一节语文课,永远爱您的同学们。”
张开文阅读刘峰写给他的字条。受访者供图
9月7日一早,张开文白色西装搭配领带,精神抖擞地出现在讲台上。他又一次讲起了已经讲过无数遍的《木兰辞》,“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据刘峰回忆,那天的张开文思路清晰,风趣幽默,课堂上的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
“你们都长大了,未来你们更要努力学习,要像花木兰一样勇敢善良、英勇无畏,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下课!”伴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属于张开文的“最后一课”也接近尾声,他又忍不住嘱咐起了台下的学生,就如同若干年来每次下课的那般。
(运营:周欣雨)
标签:
最新推荐
更多>